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高校专项计划只能报一个学校吗?各省规则差异惊掉下巴!

苗苗学姐

输入分数,看专家推荐大学

输入分数

马上查看 >
免费测你能上的大学

大数据智能推荐 × 专家团队精选

你的分数
高考省份
首选科目
历史物理
再选科目
政治化学地理生物
马上查看>

高校专项计划能报几所学校?答案既不是简单的“只能1所”,也不是“随便填”——从四川的2个院校专业组到甘肃的9个平行志愿,各省份规则差异极大!更劲爆的是,部分顶尖高校允许考生同时填报5所学校,但一旦被录取,后续批次直接作废!真相可能让你惊掉下巴。

一、高校专项计划只能报一个学校吗?

这个问题没有全国统一答案,各省份甚至各高校的规则堪称“百花齐放”:

1.省份差异:从1所到9所,填报上限天差地别

安徽:高校专项计划仅设1个院校志愿,搭配6个专业志愿。

陕西:在本科一批前的B段单独填报,仅1个院校志愿(6个专业)。

四川(2025年新高考):设置2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组可选6个专业并服从调剂。

甘肃:精准扶贫专项(本科)允许填报9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含6个专业。

2.高校差异:清华北大“开绿灯”,部分院校严格限报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全国范围):考生最多可填报5所高校专项计划院校,但专业选择受限(如清华仅允许1个专业类别)。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限报3所院校,专业填报需高度聚焦。

重庆大学、复旦大学:允许填报99所院校,堪称“广撒网”天花板。

3.致命细节:录取即锁档,志愿填报需慎之又慎

一旦被某校高校专项计划录取,考生将无法参与后续批次投档(如本科一批、二批)。例如,2024年甘肃某考生因误填志愿被提前批录取,导致其高考640分却与心仪985失之交臂。

二、填报策略:如何用规则实现利益最大化

1.优先核查本省政策

登录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平台,查阅《2025年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办法》。

例:四川省考生需重点研究“院校专业组”规则,避免因专业组划分失误导致滑档。

2.院校梯度要拉开,避免“无效填报”

冲刺校(1-2所):选择分数线高于自身平时成绩10-15分的院校。

稳妥校(2-3所):选择分数线与自身成绩持平的院校。

保底校(1所):选择分数线低于自身成绩20分左右的院校。

注:梯度设置需结合本省志愿数量限制。

3.警惕“超限报”陷阱

部分高校对报考总数有隐性限制。例如,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虽允许填报10所院校,但若考生同时报考其他限报高校(如清华),可能因总数超限被系统自动拒绝。

三、必须知道的三大关键细节

1.户籍与学籍“双3年”铁律

考生本人及父母户籍必须在国家划定的农村地区,且本人具有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截至2025年8月31日)。

2024年河南某考生因父亲户籍迁入城市不满3年,初审直接被拒。

2.录取分数线未必“大跳水”

高校专项计划投档线通常比普通批低10-30分,但顶尖院校竞争激烈。

例:2024年北京大学高校专项计划(理工类)在安徽录取最低分为678分,仅比普通批低12分。

3.专业选择可能受限

多数院校仅开放基础学科或冷门专业。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高校专项计划中,哲学、历史学等专业占比超70%,热门专业如金融学未开放。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独创:大数据推荐 + 专家精选
四川
政/史/地
物/化/生
一键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国际本科

文中提到的大学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理工 | 公立 | 工业和信息化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查看详情>
北京 | 本科 | 艺术 | 公立 | 教育部
211 双一流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双万计划
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
四川
 
物理/化学/生物
点击查看 >
高考省份
关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请选择科目
关闭
首选
历史
物理
再选
政治
化学
地理
生物

精选推荐

这8所大学,毕业容易进国企/央企,端上铁饭碗 【速看】报考大学时,冲稳保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避坑指南】防止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6方面入手,快速了解一所大学的档次水平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