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关注公众号

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有啥区别?未来想当老师的同学,报考别盲目

志愿专家

对2020年有意报考师范院校及专业的考生来说,必须先弄清楚“公费师范生”与“非公费师范生”的区别,否则可能会影响自己将来的就业,关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带大家了解一下!

考生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公费师范生,什么是非公费师范生。


一、公费师范生

(1)公费师范生享受的政策保障

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

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如果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2)公费师范生的"弊端"

公费师范生在录取时是与校方签约了的,因此,毕业之后如果有违约,将承担一切后果,比如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等。

“公费师范生”选拔录取规则: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

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以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签订协议并由所在学校按相关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由所在学校根据当年高考成绩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


二、非公费师范生

(1)非公费师范生优势何在

非公费师范生不受各种协议的限制,毕业以后可以选择考研或者非教师类地工作,如果从事教师类也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任期一般也是自己决定。

(2)非公费师范生的“弊端”

非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不能直接入编,虽然就业灵活,但想要“有编有岗”,就需要自主参加教招类竞争性考试。

非公费师范生在学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全部自理,不享受国家的免费补贴。

三、师范院校报考建议

1.选校需要“量体裁衣”。无论是考前填志愿还是知分填报志愿,都要结合自己的高考(论坛)成绩,自己的志趣、爱好和理想,选定自己所要填报的目标学校,估计自己所在的录取批次。同时,还要研究该批次中招收师范生的高校近年至少是近三年的录取情况,如这些学校录取的最低分比当年省控线高出多少分,录取的平均分高出省控线多少分,根据这些综合因素,并进行多方的判断和分析。

2.适当保持志愿梯度。以江苏为例,尽管高考志愿填报实行平行志愿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填报志愿的风险,但从录取时计算机检索的程序来看,A志愿是最重要的。因为计算机首先检索A志愿是否符合,符合即可投档,不符合的再检索B志愿。所以多个平行志愿间应该有一定的梯度。

3.看清“师范”专业。在师范院校招生的专业中,可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大类专业,在非师范院校中,还有部分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专业与师资培养无关。在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如是师范招生计划,在其专业名称后注明是“师范”,未注明的为非师范专业,这一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

友情提示:你适合报考师范院校吗?要报考师范类专业,鉴于它以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考生还需要从以下两点审视一番自己。

(1)自己是否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首先,你的职业理想是否有志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职业兴趣是人们勤奋工作的动力,是敬业爱岗的前提。因此,考生填报师范专业时,应首先考虑到自己将来是否愿意并且喜欢从事教师职业。如果选择的师范专业是与你的兴趣、特长、爱好相一致,并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与潜能,那么,你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就有可能大得多。

(2)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具有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对词、句子、段落、篇章很好地加以理解,善于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别人介绍信息;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富有爱心才可以加盟未来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公众人物”,时刻受到几十双眼睛的监督,仪表应端庄、大方;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公共关系开发与维持能力方面也应有一定的基础,考生要分析自身的性格特征,审视自己是否善于与人交往、是否喜欢社交活动、是否具有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等等。

考生是否适合报考师范生,归根结底需要根据考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性格来综合考量,不可盲目报考。

相关专题

精选推荐

【速看】报考大学时,搏冲稳保垫是什么意思?怎么填报? 华为认可的大学专业汇总:校招人数最多! 国家公费师范生:报考利弊/招生大学/招生专业/就业前景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中央选调生最吃香的专业 揭秘:想进入军工集团,就选这些大学和专业!

高考试题

更多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