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录取线多少分2025年?本文将奉上长春中医药大学2024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5年有意报考长春中医药大学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长春中医药大学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长春中医药大学位于吉林长春,隶属于吉林省,是一所公立性质的医药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卓越医生(中医)、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据悉,长春中医药大学一共拥有11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12个特色专业。在2025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位列第4751名、2025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0名,学校的中医学、中药学被教育部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是整个长春中医药大学最好的学科。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4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5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长春中医药大学2024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份 | 批次 | 理科最低分 | 理科最低位次 | ||
新疆 | 本科二批 | 373 | 21026 |
省市 | 批次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1) | 448 | 42678 |
天津 | 本科A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1组 | 536 | 28836 |
天津 | 本科A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2组 | 558 | 22798 |
天津 | 本科A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3组 | 525 | 31814 |
天津 | 本科A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4组(中外合作办学) | 522 | 32623 |
河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物理组 | 503 | 117972 |
辽宁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物理组 | 455 | 74896 |
黑龙江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002组 | 520 | 28339 |
黑龙江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003组(中外合作办学) | 453 | 50872 |
上海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01) | 404 | 41433 |
江苏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1组 | 560 | 69269 |
浙江 | 一段 | - | 538 | 124773 |
安徽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01组 | 508 | 114942 |
安徽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02组(中外合作办学) | 490 | 139861 |
福建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500组 | 568 | 30615 |
江西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501组 | 489 | 100324 |
江西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502组 | 497 | 91136 |
江西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503组(中外合作办学) | 488 | 102125 |
江西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561组(国家专项) | 503 | 83667 |
山东 | 一段 | - | 483 | 115423 |
湖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01组 | 507 | 83628 |
湖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101组 | 471 | 124739 |
湖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102组 | 441 | 165291 |
湖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203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444 | 161251 |
湖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304组(国家专项) | 489 | 101478 |
广东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1组 | 534 | 92484 |
广东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202组 | 521 | 112724 |
广西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101专业组 | 434 | 105316 |
海南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1) | 483 | 41779 |
重庆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物理组 | 545 | 36092 |
贵州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物理组 | 421 | 118970 |
甘肃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01专业组 | 520 | 25278 |
甘肃 | 本科批 | 长春中医药大学002专业组(民语类及对等培养)(少数民族) | 440 | 59512 |
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84人,硕士生导师766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含“青年岐黄学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